WFU

2019年1月26日 星期六

最深刻的尋寶記--京都小石佛


為了京都「三千院」的這尊小佛,竟讓幾年前的我整裝出發,踏上獨自一人壯遊之旅.....


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景點


受到現代社會多媒體的熏陶,每個人心中一定都有一個「此生最想去的地方」,也許是巴黎聖母院、西班牙聖家堂、北歐極光,甚至是小孩(包括我)朝思暮想的迪士尼樂園等。

普遍來說,夢想景點有個共同特色:造型特殊、意義非凡、話題性高。也有些地方,是因為打中人心裡那個「點」,像是三千院的小佛,就是突然的敲中我的心。


第一次在旅遊書上看到它


第一次決定獨自出國旅行,是在一個被迫的狀況下,找不到合適旅伴出遊,所以決定獨自出發;再翻閱大量京都旅遊書籍時,意外的看見「三千院」這尊小石佛的照片,當時就被它可愛趣味的造型吸引,不知怎地,覺得好像再也難在別的地方看到這種童趣的造型,當下就決定把這個地方當做我整個旅程的必去目標。


初次相見,在它面前對坐了半小時...


整個京都行我走了七天,這七天中我騎車腳踏車,用不可思議的方式把京都廟宇幾乎紮紮實實的跑了一遍,我被整個京都散發出來的靜謐跟沈穩氣質深深吸引 ,除了造訪「拍照聖地」金閣寺外,也在天龍寺枯山水前,跟著人潮,坐了一個下午。

然而這些大型知名景點終究是人滿為患,湊熱鬧發個呆不足為奇,但是當我終於在第四天造訪三千院的時候,我帶點焦慮又期待的心情,去尋找這尊可愛的小佛。

「三千院」,天台宗五箇室門跡之一,日本平安時代曾讓皇室貴族居住過的三千院以優雅美麗聞名。寧靜的三千院位於呂川及律川中間,後面有小野山,周圍環繞著堅固的石牆,頗具門跡寺院的風格,寺院佛殿旁,有一大片滿滿的「苔原」,其中可看見日本鐮倉時代(1185年~1333年)製作的石頭佛像,當地居民親密的稱此石頭佛像為「翁地藏san」。(本段知識摘錄於此網站)。

京都裡有幾個這樣以「苔原」為特色的寺院,我在夏季所造訪的苔原,放眼望去,是一片綠油油的青苔佈滿了土丘,以及許多深黑樹幹直立在其中的交響節奏畫面 ;三千院中特別又有各種形狀的小佛像散佈其中,形狀各有特色。
 

而當我終於在百轉千迴的步道中發現這尊小佛,瞬間那種感動難以言喻啊!


如同照片般的景色,此時躍然於眼前,現場的空氣清香、下午夕陽斜照的溫暖光線,伴隨著苔原空氣微涼的寒意,安靜的小石佛,如同一個千古不動的修行高僧,微笑迎接我的到來。

我被踏破鐵鞋終於覓得的此景感動,發現它原來這麼的小,小到原來只是一個庭院轉角的一景,但是卻這麼特殊,讓千里之外的我也受它感動,就這樣不辭千里與它相會。

國外自助行可說時光寶貴、分秒必爭,但我決定就這樣坐下來,好好看看它,拍拍照,總有一天,我也要分享這分感動。


我心中的京都代表


京都行很圓滿落幕,帶回滿滿的感動,這個城市觀光經營非常成功,不但保留了歷史建築,更留住整個帶點中國唐風韻味的歷史氛圍,這是很值得台灣人省思的。

我覺得這個小佛是我心中京都的代表,小佛閉目淺淺微笑,周圍苔原的靜謐寧靜,就像京都安靜不喧囂的城市氣質,這讓我想起這段時間除了鬧區大街外,我騎車單車穿梭在民宅或是河邊,都感覺無比寧靜,沒有聽到任何大聲的放音樂、看電視聲音,甚至連大聲交談聲音也聽不見。

大家也許都抱著「不造成別人困擾」的心態在這裡生活,這種安靜,連帶也讓我在這幾天中,找回心靈寧靜的感受。


帶回來的感動


後來回家,我特別把這張照片洗出來,放在自己書桌旁,每次看見,都會想起那場旅行的精彩,也會喚起那個深刻的寧靜感受。

現代社會中,真的太多事讓人覺得焦慮、覺得不滿足,最近當我認真的研究「大腦的運作原理」,越是發現大腦不斷的「欺騙自己」,像是「讓人的快樂感總是短暫」、「容易欲求不滿」、「很愛比較計較」等,就是讓我們越是坐立難安,才能符合原始基因的設定。

所以透過京都小佛像「佛像寂靜、常自說法」的禪意經驗,我想最重要的不是學會信仰什麼,而是找回自己內心平靜,這才是最大的收獲。


歡迎追蹤:

玩美筆記(素養提升) 

阿元老思說(影音頻道)

玩美旅行(旅遊分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