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聽過「軟實力」嗎?時代變化下,一個國家的「文化穿透力」會比各種「工業生產」還要重要。
如果要為「台灣印象」下個註解,那台南會是很多人心中的首選。....
台南是台灣記憶的儲存箱,同時保留了最古老台灣人、中國人,與日治時期的建築。因為特殊的地形與位置,讓台南最早接觸到外來文化,卻又巧妙地遠離了後來國民政府領導的臺北中心,成了個大鎔爐,兼容並蓄的展現歷史斷層的樣貌。
很多人說,【台灣台南就像日本京都一樣】,對我來說,這說法只對了一半。...台南展現出了台灣先民旺盛的求生欲望,以及道統的精神,無論美食、建築、還有祭典,都讓台南街頭巷尾間充滿了魅力。
然而統治者仍然決定了整個文化的焠鍊能力
台南很美,但是仍然有一段可以值得期待的距離。
拋開政治惡鬥跟口水戰的情節,我常想:「如果今天台灣還是日本治理的話,台南會是什麼樣子?」京都在現代化城市的進步中,古典的建築更美了、綠蔭更多了、交通更便利了(建立出外國人都可以輕鬆上手的地鐵、巴士、自行車系統)、傳統文化因為城市建設而強度更高,
有時,很多持「大中國思想」的霸權價值觀者認為:「日本人會破壞原來的地方價值」。然而,真的是這樣嗎?到日本旅行,看到日本人總是用心的把地方特色費盡心思的表現出來,不論是沖繩、京都、東京、北海道.....,
每個地方,看到都是完全不同的商品特色、城市形象,唯一不變的,是乾淨、整齊、新舊交融沒有違和的城市建設,這也是日本至今仍是國人旅遊首選的原因吧!
重建在地精神很重要
在未來軟實力競爭的時代,找到自己【在地符碼】是很重要的,台南就像一顆珍珠,等著台灣用更高規格的國家規劃來擦亮它。取人之長補己之短,或許總有一天,
台南會像京都一樣,成為第一流的觀光大城呢!
每次到高雄,總是會騎摩托車到台南,注意好測速、放膽加速,一個小時內行程飛行,拉近古典府城與時尚港都的距離。就算隻身前來,心中都帶著有一幕幕的故事,
四碗鱔魚意麵解得了嘴饞,卻僅僅只是為旅程寫下逗點,
畢竟不是出國旅行,尋根的路上,似乎永遠沒有休止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