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

閱讀心得:【日本工作去】

文 / 陳璽元




不論你在日本待多久,對日本人來說,你都是「客人」,但你若踏入職場,就是「嫁入」了這個社會。 ---- TOMOCO




很多人憧憬日本,甚至每年都要「回」日本旅遊,那到日本工作不是更快樂嗎?台大新聞所畢業,到日本工作五年的TOMOKO說:她更想回到台灣!
 
這本《到日本工作去!》寫出了她從沖繩打工旅遊,到赴東京上班後遞出辭呈的心得。她在以實際經歷寫出日本職場特色,與壓力極高的社會氛圍,值得一看。


日本旅遊  日本生活

日本有山光水色、舒適生活、便捷交通設施,但如果生活在這裡,就得天天面對高昂的物價,還有分明的應對關係。


階級分明的職場


一般日語對話只適合旅遊或是聊天;進入日本職場,就得學習整個日式溝通系統,並接受高標準的檢視,要學會「敬語」、「尊敬語」、「謙讓語」等說話方式。

菜鳥年與先輩文化

  
日本企業習慣每年固定招募一次,因此新進社員都要承受一年的「菜鳥磨練期」,要學會主動搶工作做、主動幫忙前輩業務、不得抗議等挑戰。而前輩則有招待新人、指導新人等分明關係。
  
日本學生大三就得啟動進入職場的各種準備,受聘新人若沒有在菜鳥期間有「元氣飽滿」的表現,被前輩厭惡,就等於宣判自己就業生涯的死刑。


續攤的飲酒文化


平時壓抑,不喜歡給別人困擾的日本人,對職場投入認真,因此下了班的啤酒文化,是交流互動的時光。第一攤跟著上級聚會完後,再與同輩的「二次會」續攤才是交流高潮,對日後職場人際更是加分不少。


比台灣更多的年假


很多人對日本印象就是工作狂,不過其實日本人很重視假期,本書作者第一年工作的年假竟然就有二十天以上。而他們對於工作的專注是發自內心的認真,從工作到休假,區分的非常清楚(作者這麼說)。


困難的日本醫療


日本醫院不能現場隨便掛號,看病需要有別家醫院的「介紹信」,不然得附上高額的出診費;即使是要初診,也得在電腦上先行網路預約。


結論:用日式精神在台灣工作吧!


去過日本的人都會難忘那裏的進步繁榮,或是優雅的生活環境,不過看完本書,會理解社會的背後有一個嚴格的秩序體制存在。
   
如果只是去日本遊玩,我們單純享受社會之美;若是要想在那裡生活,那麼一切人際關係、思想行為就脫離不了那看雙不見的管制之手了。
    
所以若想出國工作,越年輕出發越好,這是放諸四海的道理。對習慣台灣生活的人來說,我想日本的精神可以學習,但還是在台灣工作就好。畢竟生活在日本不可能只享受社會之善,也得承擔社會之惡的。
   


這本書分享了一般旅遊書沒有的視野,十分有趣,有興趣也可以買來讀讀看。
   

買書連結